【沿途】看见与发现
发布时间: 2015-10-22 浏览次数: 13
    仰望星空,我看见漫天繁星、遥望山河,我看见波澜壮阔、回首望你,我看见山花烂漫。灿烂星空让我发现宇宙奥妙、壮阔山河让我胸中豪气冲天、而你,让我粲然一笑。看见然后发现,遇见你然后喜欢你,“你”就是这世上一切值得看见与发现的美好事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世界的美好,发现这世界的奇妙。
美文
    要说美好,书籍称得上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了。这第一本就叫《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小说,这是他的第十部作品,该书在法国首印45万册,位列全年销量排行榜总冠军,法国媒体惊叹:“销售的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马克·李维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
    当你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宁静就在你的心旁出现,有什么比看见一个纯真的小男孩虔诚的亲吻更令人内心平静的呢?当你走进书中,马克用着他特有的温情写法让你在主人公的故事中回顾了自己的童年。不知道你在童年中有没有遇到这么一个人“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儿。这就是你在我的生命里的角色,我童年时的小女孩,今日蜕变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马的回忆,一个时间之神没有应允的愿望。”
    不知道这个在纸上写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的女孩有没有让你怦然心动,一个会用风筝写出“我想你”的女孩,又有谁会不心动呢?相比较起来第二本《左传》就是完全的用逻辑与严谨向我们展示着另一种美。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其派驻国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后人根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其中私以为《左传》比之《史记》强了不止一分,但《史记》的接受度远比《左传》要高得多,也许是因为《左传》写文用字较《史记》更为精炼,随之而来的就是阅读上的障碍了。但是倘若你静下心来读书的话,捧着一本词典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失为一种乐趣,文言的奥妙只有沉入进去才能享受的到,这种欢喜不足为外人道也。如果喜欢,入手一本杨伯峻老师的《春秋左传注》一定能让你受益颇多。
美景
    云南丽江是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一座地级市,其中的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镇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丽江还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有“东方瑞士”的称号。明末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镇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镇已有名。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云南丽江市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西藏,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中国西藏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之间,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西藏的美景不需多说,看着那蓝天白云便是以场享受。西藏的秋天更别有一番美丽,随手拍一张都是壁纸,能把摄影师逼疯了,因为面对美景,已忘记按快门。如果你没有看过秋天的西藏,也就不知道上帝竟创造出如此摄人心脾的美景。在西藏,这里的天格外的蓝,因此在蓝天的映衬下,金色的树林显得格外美丽。大自然正用画笔勾勒浓墨重彩的色彩世界,远山近水,等我们赴一场难以抗拒的秋色诱惑……黛色的天空下面如镜的水,水之上又是彩色的田野、树林和人群,恬静的旷野里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在秋风中,西藏竟如此千娇百媚。 气温由炎热变凉爽,草色由绿转黄,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林芝由于海拔比西藏其他地方低,的植被茂盛,被誉为“西藏小江南”。 
    再没有哪里的秋天,比林芝来得更猛烈而壮阔,更绚烂而奔放了。9月底10月间,尼洋河两岸、巴松措、鲁朗、波密……由夏季单一的葱茏碧绿转向秋季的五彩斑斓;在青藏高原湛蓝澄澈的天空下,每一处地方都是一副炫目的图画,美得简直让人惊心动魄。金色的松林、碧绿的峡谷、满目的冰川雪山点组成一个童话世界。由于南迦巴瓦峰巨大的垂直分布带,各类植物依次分布使它有绝佳的色彩层次感。雪峰与红叶争辉,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景致,让任何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深深感动。鲁朗林海位于距离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公路上,海拔3700米,是一片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两侧森林依山势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冷杉、松树组成了“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秋天的鲁朗林海,像一块多彩的画布,斑斓迷人。山林树木茁壮,树干上青苔点点,3—4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随处可见。漫着白雪的山尖,在阳光下云蒸霞蔚一片灿烂,山中的牧场,泛出一片平整的黄绿色;夏季开得繁星般的野花此刻将风头让给了林间的树叶。此时的山林则完成了色彩的一统天下。雪线下是茂密的森林,冷松、云松依旧苍绿,而白桦林一片金黄狼毒叶红如火,满山遍野叠彩万重,金黄、橙红、玫紫、墨绿、褐丹竞相炫耀,一树引领,满山呼应。西藏,美的不似凡间。
美食
    美食自古就引无数人竞折腰,中国地大物博,美食更是不计其数。而其中一种水果则是叫爱它的人欲罢不能,不爱的人逃之夭夭,没错它就是——榴莲。
榴莲,又名麝香猫果。为锦葵科榴莲属植物。一般认为原产地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目前泰国、越南、中国等都有栽培。榴莲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独特的气味以及外壳上的刺。榴莲果实可以成长至30厘米长,直径15厘米。榴莲的形状多是长椭圆形或圆形,颜色为绿色带棕色,果肉呈浅黄色。另有8种可食用的榴莲属物种,多只在原生地的市场上出现。榴莲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香味独特,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称。可惜虽贵为水果之王,可惜有人却恨它恨得要死,不过也有人爱它爱的要命。榴莲的种类很多,包括金枕头、葫芦和坤宝等品种,质量好的榴莲,果肉柔软湿润、带有淡淡的苦味。榴莲的种子富含蛋白质,炒熟或煮熟后去壳吃,味道类似板栗,能够增加体力。榴莲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果皮淡黄,外有刺,外观似菠萝蜜,个体较大,直径约20cm,一般都有椰子般大小,重1~1.5kg。因其果实大,风味美,国外称它是“百果之王”。榴莲果肉呈黄色,黏性多汁,酸软味甜,似有雪糕味道,其气味浓烈。人们对其味道存在争议:爱吃榴莲的人赞美它滑似奶膏,齿颊留香。垂涎欲滴,爱之如命;不爱吃榴莲的人,只闻其令人不愉快的烂洋葱味,就远远避之。不过,榴莲可不管这么多,它只要坚持自己营养丰富就好了。榴莲的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很高的糖份外,含淀粉11%,糖分13%,蛋白质3%,还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钙,铁和磷等。榴莲属热性水果,因而吃过榴莲后九个小时内禁忌喝酒。榴莲全身都是宝,果核可煮和烤着吃,味道象煮得半熟的甜薯,煮榴莲的水能治疗皮肤敏感性的疮痒。榴莲壳与其他化学物可合成肥皂,还能用作皮肤病药材。
    与榴莲相对应的一个同样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吃就是臭豆腐了。臭豆腐,其名虽俗气、却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源远流长,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小吃,古老而传统,一经品味,常令人欲罢不能,一尝为快。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南京、长沙和绍兴的臭豆腐干相当闻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异甚大。但都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气四溢,这是臭豆腐的特点。而在众多臭豆腐当中,绍兴的臭豆腐在明清时期,被皇宫御赐为“贡品”,其制作工艺有别于其他制作方法,全部纯手工制作一直流传至今,成为非遗传承产物,使吃过的人念念不忘。不知道你们对臭豆腐是什么态度呢?不过,要知道臭豆腐可是大有来头: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黄山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风飒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音乐)青方听起来是不是比臭豆腐好听多了?不过,吃到嘴里才能品出香味,不论是叫臭豆腐还是青方,总有那么一拨人是它永远的脑残粉。就像不论四季如何变换,航船微信都陪伴您左右。